6月29日,据路透社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将在7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列为“对人体可能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的物质。
不少朋友也来问我。我还有朋友叹气地说办公室里还有刚买的好几箱无糖可乐,都是阿斯巴甜。
现在这个裁决还在谨慎的讨论中,7 月 14 日才会正式公布。
本月初,IARC在召集外部专家开会后做出这项结论,该会议主要依据所有已公布的研究证据,评估哪些物质对人体有害。
而市面上销售的诸多打上“无糖”标签的食品、饮料,实际上都使用了阿斯巴甜等甜味剂。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大多数人应避免食用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等非糖甜味剂。
29日晚间,国产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和奈雪的茶回应称,旗下产品不含有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最常见的人工合成甜味剂,例如无糖可乐和雪碧中都有该类甜味剂,用于替代蔗糖。
此前,一项2022年的研究发现,这些甜味剂无助于长期控制体重,还可能导致糖尿病、心脏病发作和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大多数甜味剂都是有问题的,包括人造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和糖精,以及从植物中提取的甜味剂,如甜菊糖。唯一的例外是由糖醇制成的甜味剂,即多元醇,它不属于“非糖甜味剂”的范畴。
那么,人体摄取这些有害物质的安全阈值是多少?路透社称,该项标准并不属于IARC的考量范围,而是由WHO旗下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订定。JECFA将于6月底开始展开对阿斯巴甜的评估,预计7月14日公布结果。这也是IARC正式公布阿斯巴甜为“可能致癌物”的同一天。
那么阿斯巴甜是什么?
它安全吗?
阿斯巴甜是什么?
关于阿斯巴甜的争议
之所以说阿斯巴甜存有争议,是因为它在人体内水解之后,会生成氨基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
众所周知甲醇的危害:致盲和致癌,严重者还致死。另外,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也被证明摄入过量会导致抑郁以及刺激伤害神经系统。
但是对于参与新陈代谢的这些有害物质而言,有一句名言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事实上
阿斯巴甜是被研究的最透彻的代糖之一
也就是说
只要不摄入过量的阿斯巴甜
问题不大
那为什么这次
IARC说它可能致癌呢
如何理解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这条新闻说全了应该是世卫组织将把阿斯巴甜列入五个致癌物等级中的2B级,也就是“人体致癌证据有限,动物实验证据并不充分”的等级,与它在同一个等级的可能致癌物还有手机辐射、腌制蔬菜、咖啡、红酒等等。
再往上的一个等级是“人体致癌证据有限,但动物实验证据充分”的2A级,有红肉(猪牛羊肉)、熬夜工作和65℃以上热水。
而烟酒、槟榔才是在最高的第一级“确认对人体致癌”。
这份列表探讨的只是对某种物质致癌的可能性目前掌握的证据程度,它是脱离剂量的,也就是并没有真正在说他们的危害大小,至于阿斯巴甜更新的安全剂量是多少呢?要等到7月14日,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正式给出一个说法。
消费者该怎么办
所以消费者所要侧重关心的,并不是无糖产品“致癌”,而是“致癌的风险”,需要对“风险”这个概念有个正确的认识。
不存在无风险的生活,癌症风险也不可能清零。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对各种风险进行平衡,从而选择风险更低的生活方式。
比如说,不能因为阿斯巴甜有致癌风险,在避免阿斯巴甜的同时放开蔗糖的摄入!因为研究也表明,过量摄入蔗糖同样有致癌的风险。
对于阿斯巴甜摄入量比较多的人士,确实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回头是岸。
但如果阿斯巴甜摄入量不多,甚至只是偶尔食用了阿斯巴甜,就不必为此担心受怕,不必为可能的致癌风险耿耿于怀。
来源:澎湃新闻、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