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
一级预防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90%;
出血性卒中占10%~25%。
01
脑卒中的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
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坏死,导致脑梗死。
出血性脑卒中
又称颅内出血,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
02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①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种族;
家族史,等。
②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特别是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等;
用药史——口服避孕药、抗凝治疗等;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肥胖、缺乏体育运动、高尿酸血症等。
03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改良生活方式
①精神心理管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减轻压力。
②饮食和营养:饮食种类多样化,包括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推荐食盐摄入量≤6g/d,钾摄入量≥4.7g/d。
③吸烟:戒烟,避免主动和被动吸烟。
④身体活动: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3~4次、每次持续约40分钟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的有氧身体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但对久坐的人来说,即使数分钟的身体活动也是有益的。
⑤饮酒:不提倡用少量饮酒的方法预防缺血性卒中,饮酒者应戒酒。
控制危险因素/病因
①高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老年人(≥65岁)血压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mmHg,但如能耐受(无头晕等症状),应进一步降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②心房颤动:很多患者无症状,若出现心悸、呼吸急促、晕厥、发作性头晕等症状,应尽早医院就诊,根据血栓栓塞危险评估是否行抗凝治疗。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③血脂异常:定期监测血脂,提倡采用改良生活方式(低脂饮食)和他汀类药物治疗。
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改良生活方式,规律服用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血糖达标标准:空腹血糖 4.4~ 7.0 mmol/L,餐后血糖 4.4~<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
⑤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改良生活方式减轻体重。体重指数(BMI=KG/m²)控制在 18.5~< 24.0 kg/m2;腰围控制在男性<85 cm,女性<80 cm。
⑥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当同型半胱氨酸高于16μmol/L时应予以干预。一般人群以饮食调节为主,也可采取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联合治疗。